媒体的底线可以有多低

4天之前的12月10日,我收到了一封来自界面新闻科技记者林嘉文的邮件,问我对锤子捐款给OpenBSD有什么看法。这里面并未提出是一次采访,我认为它是普通的私人通信。出于礼貌,我回复了这封邮件。几天之后,林嘉文把我邮件的内容写成了正式报道,并且揣测着我的意思,代替我表示了对锤子的赞赏。


这些年来,人们对自媒体颇有微词,但是对于正经的媒体,通常认为还是有一些底线的,至少他们应该有相对严格的编审流程和职业道德。然而界面新闻轻松向我们证明了,一个看上去正经的媒体的底线可以低到什么地步。


做为一个媒体行外人,我本来认为记者应该分得清什么叫做私人通信,什么叫做采访,我本来认为在编审流程中,编辑至少可以把一下关,做好最后一道防线。然而,我错了。


林嘉文首先试图加我微信,加微信的时候申请没有提出采访要求,写的是“有事请教”,见截图。于是我告知了我的邮箱,说有事发邮件。




随后接到来自kevinzoro@gmail的邮件,邮件中仍然没有提出采访要求,并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,他没有使用公司邮箱,而是使用了个人gmail。邮件内容很轻松,是请教问题的态度。


出于礼貌,我回复了这封邮件,回答了他的问题。之后林嘉文回复“好的收到!非常感谢您的回复!”


在整个交流过程中,林嘉文不仅没有提出采访,亦没有请求使用我邮件中回复内容的授权,没有告知会基于此写成新闻,更没有征求我是否愿意实名出现。

而无论任何媒体,这些都是基本的媒体操守,就算是个人公众号写一篇文章,自媒体们也知道告知对方和征求许可。事实上,从使用gmail邮箱(而不是公司邮箱)到邮件中的内容的表达,都清晰的表达了这是一次私人通信。我不知道原来私人通信内容是可以这么随意被公布出去的,更不知道可以把私人通信的内容扩展成一篇文章,做为职务作品发表。请问界面新闻,你们鼓励自家记者这样的行为吗?


更过分的是,他还替我脑补了发挥了我的态度,标题叫做【因对开源组织再捐助,锤子手机与它的“冤家”和解了】。和解的意思指的是双方平息纷争,然而林嘉文和我的邮件中并没有关于纷争是否平息的问题,我不知道他是否也采访了锤子科技,也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否单方面向我表达了和解态度。但我能知道的是,无论我本人态度如何,我并没有向界面新闻或者林嘉文表达过这种态度,可见这篇文章连标题都是失实的。


既然我们的邮件内容都被公开报道了,我把邮件来往截图贴出来,应该也不算过分吧。截图如下:





这挺普通的邮件,结果就变成了下面这样…



文章里面说“霍炬委婉地对这次捐款表达了赞赏”。请问我用什么方式委婉表达了赞赏呢?我虽然是个外行人,但也接受过不少媒体采访,这还是第一次遇到记者替我表达态度的情况。以往接受的采访对方最后都要和我确认一下,“请问您的态度是XXX吗?” 如果是外媒,通常会更严谨一些,编辑会复查记者采访材料,还会再联系我一次,确认记者引用是否真实表达了我的意思。我不知道界面新闻的采编流程是什么样,但至少在我这个案例里面,后面的编辑环节也省去了。


这是我和媒体打交道最恶劣的一次经验。两年前我曾经批评过界面的文章报道煽情且失实,当时界面表示说是“实习生文章”。两年之后如果问我是不是对这件事改变了态度,我确实改变了一些态度,但不是对锤子,而是对界面这家媒体。这次经历让我知道了,这家媒体正式记者也一样糟糕,编审流程更是出人意料的糟糕。现在媒体们日子虽然不太好过,但多少还是能坚守一些底线和标准的,然而界面新闻把这种底线拉低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。


一个媒体的正式记者可以隐藏采访目的,使用私人邮箱联系被采访对象,同时未经授权公布了私人邮件内容,这是令人难以容忍的,而媒体竟然就把这样的文章正式刊发了。虽然这篇文章以吹捧锤子科技为主,但我想罗永浩做事号称也是要体面的,这么不体面的事他也不会认同吧。


想想这件事真是非常奇妙,有人发了一封私人邮件给我问个问题,我回复了,他把这封私人邮件写成新闻报道,还替我表达了看法。如果我压根不回复,大概也可以写“霍炬对此拒绝评论,委婉的表达了…”。以前有个著名的笑话叫做“记者采访领导与三陪小姐关系”,其中有一段是“领导不发言。记者第二天登报《面对三陪问题,领导无言以对》”,没想到这种事情真的会发生啊。


鉴于以上情况,似乎只有一个办法可以避免这种尴尬,就是提前声明和这家媒体断绝任何关系。所以我在此正式声明,鉴于对界面新闻媒体道德和采编流程的不信任,从此之后不会接受界面新闻相关任何人的采访,同时不允许著名界面新闻的任何文章,引用我的任何文字,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进行。 同时我想提醒诸位好友和读者,提防他们,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他们就对了。所以你要想避免跟我一样的尴尬,最好也提前这么公开声明一下。 


最后还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,林嘉文给我的邮件里面写的是“锤子科技第二次捐款给开源组织”,事实上这是第三次,我回复邮件时候还特别指出了这一点。做为一个常年职业报道锤子好消息的记者,这一点也是不合格的。罗老师,建议您还是换个记者吧。





参考备注:


  • 标题图: 来自 可用于个人和商业用途

  • 新浪科技 .shtml

  • 我当年那篇文章,大家可以对比阅读: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隐形战友—开源软件和OpenSSL的真实故事




我会在每篇文章结束推荐一个我比较喜欢,但阅读量不高的帐号。同时这些推荐列表会放到我公众号菜单的推荐阅读菜单下。推荐标准是:我喜欢读、有一定历史、流量低、更新频率不太高、没有参加任何联盟。不接受推荐和自荐。这是为了改善目前大号过大造成的题材单一现象。让我们把更多的关注投给那些有趣的个人帐号吧。下面是本次推荐。


小刀周远 (公众号ID: zhou3feng)


小刀是中文最早的Blogger,从2002年就开始写了。主要内容是读书,电影和一些文艺创作,是个非常文艺的公众号。写的非常认真,十几年如一日,质量也很稳定,通常不写热门话题。如果你也喜欢文艺又不喜欢凑热闹,那值得关注。






本文来自霍炬的微信公共帐号“歪理邪说”,用微信添加 wxieshuo 公众号,或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。转载必须保留作者、公共帐号信息,内容必须与本文保持严格一致,不得修改/替换/增减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,不得擅自增加小标题、引语、摘要等。本公众号一切内容禁止摘编、衍生及演绎。






媒体的底线可以有多低

4天之前的12月10日,我收到了一封来自界面新闻科技记者林嘉文的邮件,问我对锤子捐款给OpenBSD有什么看法。这里面并未提出是一次采访,我认为它是普通的私人通信。出于礼貌,我回复了这封邮件。几天之后,林嘉文把我邮件的内容写成了正式报道,并且揣测着我的意思,代替我表示了对锤子的赞赏。


这些年来,人们对自媒体颇有微词,但是对于正经的媒体,通常认为还是有一些底线的,至少他们应该有相对严格的编审流程和职业道德。然而界面新闻轻松向我们证明了,一个看上去正经的媒体的底线可以低到什么地步。


做为一个媒体行外人,我本来认为记者应该分得清什么叫做私人通信,什么叫做采访,我本来认为在编审流程中,编辑至少可以把一下关,做好最后一道防线。然而,我错了。


林嘉文首先试图加我微信,加微信的时候申请没有提出采访要求,写的是“有事请教”,见截图。于是我告知了我的邮箱,说有事发邮件。




随后接到来自kevinzoro@gmail的邮件,邮件中仍然没有提出采访要求,并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,他没有使用公司邮箱,而是使用了个人gmail。邮件内容很轻松,是请教问题的态度。


出于礼貌,我回复了这封邮件,回答了他的问题。之后林嘉文回复“好的收到!非常感谢您的回复!”


在整个交流过程中,林嘉文不仅没有提出采访,亦没有请求使用我邮件中回复内容的授权,没有告知会基于此写成新闻,更没有征求我是否愿意实名出现。

而无论任何媒体,这些都是基本的媒体操守,就算是个人公众号写一篇文章,自媒体们也知道告知对方和征求许可。事实上,从使用gmail邮箱(而不是公司邮箱)到邮件中的内容的表达,都清晰的表达了这是一次私人通信。我不知道原来私人通信内容是可以这么随意被公布出去的,更不知道可以把私人通信的内容扩展成一篇文章,做为职务作品发表。请问界面新闻,你们鼓励自家记者这样的行为吗?


更过分的是,他还替我脑补了发挥了我的态度,标题叫做【因对开源组织再捐助,锤子手机与它的“冤家”和解了】。和解的意思指的是双方平息纷争,然而林嘉文和我的邮件中并没有关于纷争是否平息的问题,我不知道他是否也采访了锤子科技,也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否单方面向我表达了和解态度。但我能知道的是,无论我本人态度如何,我并没有向界面新闻或者林嘉文表达过这种态度,可见这篇文章连标题都是失实的。


既然我们的邮件内容都被公开报道了,我把邮件来往截图贴出来,应该也不算过分吧。截图如下:





这挺普通的邮件,结果就变成了下面这样…



文章里面说“霍炬委婉地对这次捐款表达了赞赏”。请问我用什么方式委婉表达了赞赏呢?我虽然是个外行人,但也接受过不少媒体采访,这还是第一次遇到记者替我表达态度的情况。以往接受的采访对方最后都要和我确认一下,“请问您的态度是XXX吗?” 如果是外媒,通常会更严谨一些,编辑会复查记者采访材料,还会再联系我一次,确认记者引用是否真实表达了我的意思。我不知道界面新闻的采编流程是什么样,但至少在我这个案例里面,后面的编辑环节也省去了。


这是我和媒体打交道最恶劣的一次经验。两年前我曾经批评过界面的文章报道煽情且失实,当时界面表示说是“实习生文章”。两年之后如果问我是不是对这件事改变了态度,我确实改变了一些态度,但不是对锤子,而是对界面这家媒体。这次经历让我知道了,这家媒体正式记者也一样糟糕,编审流程更是出人意料的糟糕。现在媒体们日子虽然不太好过,但多少还是能坚守一些底线和标准的,然而界面新闻把这种底线拉低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。


一个媒体的正式记者可以隐藏采访目的,使用私人邮箱联系被采访对象,同时未经授权公布了私人邮件内容,这是令人难以容忍的,而媒体竟然就把这样的文章正式刊发了。虽然这篇文章以吹捧锤子科技为主,但我想罗永浩做事号称也是要体面的,这么不体面的事他也不会认同吧。


想想这件事真是非常奇妙,有人发了一封私人邮件给我问个问题,我回复了,他把这封私人邮件写成新闻报道,还替我表达了看法。如果我压根不回复,大概也可以写“霍炬对此拒绝评论,委婉的表达了…”。以前有个著名的笑话叫做“记者采访领导与三陪小姐关系”,其中有一段是“领导不发言。记者第二天登报《面对三陪问题,领导无言以对》”,没想到这种事情真的会发生啊。


鉴于以上情况,似乎只有一个办法可以避免这种尴尬,就是提前声明和这家媒体断绝任何关系。所以我在此正式声明,鉴于对界面新闻媒体道德和采编流程的不信任,从此之后不会接受界面新闻相关任何人的采访,同时不允许著名界面新闻的任何文章,引用我的任何文字,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进行。 同时我想提醒诸位好友和读者,提防他们,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他们就对了。所以你要想避免跟我一样的尴尬,最好也提前这么公开声明一下。 


最后还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,林嘉文给我的邮件里面写的是“锤子科技第二次捐款给开源组织”,事实上这是第三次,我回复邮件时候还特别指出了这一点。做为一个常年职业报道锤子好消息的记者,这一点也是不合格的。罗老师,建议您还是换个记者吧。





参考备注:


  • 标题图: 来自 可用于个人和商业用途

  • 新浪科技 .shtml

  • 我当年那篇文章,大家可以对比阅读: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隐形战友—开源软件和OpenSSL的真实故事




我会在每篇文章结束推荐一个我比较喜欢,但阅读量不高的帐号。同时这些推荐列表会放到我公众号菜单的推荐阅读菜单下。推荐标准是:我喜欢读、有一定历史、流量低、更新频率不太高、没有参加任何联盟。不接受推荐和自荐。这是为了改善目前大号过大造成的题材单一现象。让我们把更多的关注投给那些有趣的个人帐号吧。下面是本次推荐。


小刀周远 (公众号ID: zhou3feng)


小刀是中文最早的Blogger,从2002年就开始写了。主要内容是读书,电影和一些文艺创作,是个非常文艺的公众号。写的非常认真,十几年如一日,质量也很稳定,通常不写热门话题。如果你也喜欢文艺又不喜欢凑热闹,那值得关注。






本文来自霍炬的微信公共帐号“歪理邪说”,用微信添加 wxieshuo 公众号,或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。转载必须保留作者、公共帐号信息,内容必须与本文保持严格一致,不得修改/替换/增减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,不得擅自增加小标题、引语、摘要等。本公众号一切内容禁止摘编、衍生及演绎。